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本土美人鱼原来长这样,安徒生的脑洞都不够用了

2016-12-18 萨苏 老萨有发现

这天老萨的确亲眼目睹了唐朝美人鱼的真容,无一不是女性,但与爱情没什么关系……

目击唐朝美人鱼


唐朝居然也有美人鱼?那不是安徒生的作品吗?这位丹麦作家是不大可能穿越到武则天的时代的。



哥本哈根,海的女儿,怎么会出现在东方的大唐呢?


然而,这天老萨的确亲眼目睹了唐朝美人鱼的真容,地点在邢台的邢瓷博物馆。


邢台古代以出白瓷著称,脱去了此前越窑青瓷的颜色,使瓷器不但如银如雪,而且为彩瓷的发展提供了可能。白瓷精于隋而盛于唐,最初的窑口便在现在邢瓷博物馆所在的临城县。在邢瓷专家张志忠先生的陪伴下,老萨得以到这里一睹千年前的China——在欧洲,China至今还和“瓷器”是一个词。


除了完好和残缺的瓷器,博物馆还展示了古代窑址的底层,里面层层叠叠都是当年破碎的瓷器陶器残片。



看到这么多瓷器的“尸体”,老萨不寒而栗


邢窑的产品颇为丰富,有些构思十分巧妙。



比如这只可爱的枕形小兽


带有明显亚洲象特征的瓷质大象


不过,让我真正深感意外的,是一件白陶制品——白陶与白瓷的原料基本相同,但温度不同,得到的产品也不同,从理论上说,白陶的成色要低于白瓷。



然而,这件貌似有些残破的唐代白陶制品,其形态未免有些惊人



 
看到展品标牌,如我所推测的那样,这竟然是一头美人鱼!



尽管曾经遭到过破坏,但这件陶塑有着清晰的人面和鱼身,仔细看还可以发现伸展的鱼鳍,形态生动,确是一条长着人面孔的完整大鱼



如果仔细看,还可以看到其面孔略带婆罗门特色,似乎有古印度的意味


要说西方美人鱼,倒不是安徒生的发明,早在希腊时代,便有美人鱼的传说。



西方美人鱼的原型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——儒艮(gèn)


它有着喜欢在海面漂浮的特性,头顶水草,因而引发了大量关于美人鱼的传说,但儒艮不可能长出鳞片来,所以唐朝的美人鱼显然不是它。


中国古代有可能也有源于儒艮或海牛的“人鱼”,甚至可能有今天已经绝迹的淡水生海牛存在——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迷惑,有时海牛和儒艮也会进入内河的。秦始皇陵据说以人鱼膏油为长明灯,想来便是利用了这种脂肪含量极高的动物。然而,唐代的美人鱼是一条地地道道的鱼,从这个角度说,它似乎与西方的美人鱼传说没有什么关系。


同张志忠先生谈起,发现陶瓷专家对这个“惊人”的发现显然不怎么当回事。原来,中国古代关于美人鱼的传说可以上溯到《山海经》时代。


《山海经》中有云——“丹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洛水,其中多水玉,多人鱼”,“陵鱼,人面手足,鱼身,在海中”。所以,在唐代的墓葬中发现个把美人鱼式的陶瓷制品,在他们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,只有我这样在历史问题上一知半解的家伙才会如此兴奋。


唐代的美人鱼有各种形态,有的长着雷震子式的尖嘴……这也叫美人鱼?!



长治县宋家庄出土的人面鱼身陶俑,似乎有总鳍鱼的血脉


还有这样的金属器物,带有精美的花纹,这揭示了其与龙有着某种联系



 

至于铜镜背面的美人鱼,则有着飞天般的风韵,从艺术角度来说,比白陶的美人鱼要有更高造诣。


那么,中国古代的美人鱼又有怎样的传说呢?是不是也有王子和公主的故事?


可以注意一下,在唐代美人鱼的形象中,无一不是女性,没准还真有点儿爱情故事呢。想到这一点的时候,那个雷公嘴的老婆婆美人鱼出现在我的脑海中,估计哪位王子在梦中遇到这样一位美人鱼恐怕是要考虑逃生问题的。


然而在各种记载中,并没有发现什么关于美人鱼的美丽传说。


最终还是张志忠先生帮助我解谜了——唐代的美人鱼,和爱情故事无关。美人鱼用女性的面孔,表示它是“妇”,而它的身体是一条鱼,连起来,便是“妇鱼”,代表的是“富裕”的谐音,推测是以此祈祷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里面过富裕的生活而已。


看来东西方文化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。


其实,在邢瓷的博物馆中,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收藏品,不仅仅可以看到美人鱼。这似乎展示着中国古人出众的创造力,也表现着他们对于世界开放式的见识。



 

比如,这一组瓷俑中,不但有双头人、鱼尾龙这样的怪物,而且居然出现了一个身穿燕尾服,长着酷似欧洲人面孔的马夫,让人不由得联想——难道拿破仑的祖宗当年是在中国贩马的?


大唐的风韵,大唐的开放,由此可见一斑。


*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




转发到朋友圈,支持萨苏原创

版权所有,转载请联系我们


老萨最新热文TOP10:

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:sasu2016

邮箱:sasustudio@qq.com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